每年在閥門鑄件生產中,常因澆注溫度報廢的鑄件約占20%左右,鑄件的澆注溫度與鑄件表面質量息息相關,因此,要提高閥門鑄件成品率,就需控制好澆注溫度。
1、澆注溫度高值。澆注溫度過高會引起砂型漲大,特別是具有復雜砂芯的鑄件,當澆注溫度≥1420℃時廢品增多,澆注溫度為1460℃時廢品達50%。因此,鑄件澆注溫度高應控制在1420℃以下。
2、澆注溫度低值。當澆注溫度低于1380℃時,加工后鑄鐵件表皮之下會發現一個個單體的小孔,孔的直徑一般為1~3mm。個別情況下只有1-2個小孔,而且這些小孔還會與少量的液體夾渣一起出現。研究表明,這種缺陷與澆注溫度有關,當澆注溫度高于1380℃時,閥門鑄件中就不會產生這種缺陷。
綜上所述可以看出,鑄件澆注溫度應控制在1380~1420℃。此外,澆注溫度過低常見的原因是澆注前,鐵液在敞口的澆包中長時間運輸和停留而散熱。用帶有絕熱材料的澆包蓋,可以顯著地減少熱損失。